Search

[分享臉書粉絲頁 Leven in Nederland 台灣護理師的荷蘭生活記實]👍🧑‍👩‍⚕️👨‍...

  • Share this:

[分享臉書粉絲頁 Leven in Nederland 台灣護理師的荷蘭生活記實]👍🧑‍👩‍⚕️👨‍⚕️

這位護理師我跟她沒有任何私交,但很欣賞她就事論事,以專業理性的角度在論述荷蘭的醫療系統運作方式。尤其過去一年多,因為疫情,她分享很多有關荷蘭醫療流程,政府決策甚至背後因果考量,很多觀點是連我這在荷蘭的資深居民以前都沒注意到的,所以很推薦大家參考看看。

最近荷蘭衛生部長為了鼓勵年輕人打疫苗,說了 Dansen met Janssen (跟嬌生跳舞 Dancing with Jassen),年輕人馬上去跑趴,但沒想到這幾天荷蘭感染人數應衝破上萬人。😏

在荷蘭有時候會遇到政治人物說錯話後道歉,但很少有人因為一句話或一個決定而請辭下台。政治人物不是神,新冠疫情大家都是第一次遇到,有時難免顧此失彼,就算今天這個下台了,明天新人真的會比較好嗎?

茶水間或午餐時,聊起荷蘭政治,大多荷蘭同事也會抱怨政府,但很少情緒化或者動不動就要國賠(當然媒體有沒有搧風點火差很多😏),聊到最後常常也是很無奈但也懂沒有一個方法人人好,就且走且看吧。

於是,政治人物不是神,醫生更不是神。

我在荷蘭快十年,看家醫的次數不超過十次,但有兩三次我問問題,家醫跟我一起 Google 找答案。剛開始我覺得很神奇,醫生居然跟我一起找答案耶,幾次下來我學會把醫生當顧問或醫療媒介,畢竟醫生也只是人,如果醫生覺得我的症狀真的還好,但我如果堅持,他也會盡量幫忙安排。

小時候我們找老師要答案,長大後我們找醫生要答案,或許我們對他們期望太高,所以結果不如預期就會失望甚至翻臉,甚至有時候會看到台灣新聞播報病人家屬對醫生或護理師動粗。

我也相信庸醫到處都有,就像生活總會遇到好人壞人,盡信書不如無書,這過程中我們都還是得靠自己的判斷力,去決定甚麼樣的治療方式比較適合自己,偷懶不得。

就醬,本來想睡個午覺,但樓上鄰居在裝潢,我只好也來寫文章吵大家了~😆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